文件通知

文件通知
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> 学科建设 >> 文件通知 >> 正文

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

发布日期:2022-08-16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各单位:
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、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。在国家全面推进“十三五”规划的重要时期,加强学科建设,对增强我校办学实力,提升我校学术地位,实现学校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为了贯彻落实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精神,切实提高我校学科建设水平,现结合学校实际,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建设制定以下意见:
一、指导思想
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、培育学科特色和创新能力为核心,以学科带头人、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为重点,坚持统筹兼顾、协调发展的原则,着力优化学科体系,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学科,打造新兴应用学科,不断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、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,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。
二、总体目标
深入实施学科建设系统工程,全面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,进一步优化学科体系和结构,形成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、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、特色学科与一般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,争取在特色优势学科领域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;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,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学科,进一步增强学科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;完善以创新团队为主要科研组织方式的科研管理机制,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初见成效,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,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。
三、主要任务
(一)加强学校顶层规划设计,持续加强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和校级重点学科建设,从战略上形成学科优势,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。根据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,争取我校学科门类增加并取得优势学科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。
(二)统筹规划,突出重点。在科学分析各个学科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基础上,明确各个学科建设的重点领域、重点方向与重点任务,集中有限资源,重点建设一批独具特色、竞争优势明显的学科。要着力凝练学科方向,培育壮大学科特色,突出学科的核心竞争能力建设,使我校的学科在可比指标上能够凸显更强的实力与优势。
(三)优化学科结构,完善学科体系。在现有学科门类基础上,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,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和布局,形成主干学科与支撑学科相得益彰、互相支持、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。在对一级学科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,努力建设好一级学科内的二级学科,逐步形成主干学科、支撑学科、相关学科密切结合、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,同时,按照我校现有一级学科之间的相关程度,建立学科交叉、融合、渗透、共生机制,努力形成有机共生、相互作用、相互支撑的学科生态体系。
(四)加强学科梯队建设,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。学校将坚持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,完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机制。在注重学科梯队的年龄结构、学历结构、职称结构、专业结构的优化配置的基础上,培养一批校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,重点培养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,并从管理机制层面保障学科梯队可持续发展。
四、组织与领导
(一)成立学科建设办公室,切实加统筹领导
成立学科建设公室,进一步理顺学校、学科所在单位和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关系,明晰各方的责任,充分发挥院(系部)、学科带头人和全体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实行学校统筹和领导、学科所在单位组织实施和学科带头人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。
(二)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
学校将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重心在学科所在单位,各二级学院行政负责人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,统筹管理本单位学科建设工作。具体学科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,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学科带头人负责学科建设的职责和权利,学科带头人负责学科规划的制订、研究方向的选择、梯队建设、科学研究、学术交流等方面工作,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。
五、条件保障
(一)切实加大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支持力度
建立学科经费和科研经费持续投入和稳定增长机制,保障专项经费足额到位,制定并执行好经费管理制度,提高经费使用效益。并积极拓展学科经费和科研经费来源渠道,通过横向项目、社会服务、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,争取企业、地方及社会的资金投入,服务于学校的学科建设。加强资源统筹管理力度,合理分配资源,进一步加强科研机构建设,改进一级学科实验室分散、资源不足和资源共享率不高的局面,加强学校图书期刊资源以及校园网络现代化改造。
(二)切实优化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环境氛围
大力倡导拼搏进取、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,求真务实、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,团结协作、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。坚持学术无禁区、真理无止境的科学态度,尊重学术自由,活跃学术思想,鼓励学术争鸣,促进学术交流,推动学术创新。努力使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成为校园文化主旋律。依法加强学术管理,严肃惩处学术不端行为。
(三)建立不同学科协调发展新机制
目前学校学科发展之间在学科机制、人才培养、资源管理等方面均出现各有特点、不易均衡的趋势,学校将适应这一特点,逐步探索学科建设分类管理的新机制。可以按照自然科学、人文社会科学等分别设立学术委员会、学位委员会,对不同门类的学科进行分类部署、分类考核、分类指导。
(四)切实建立学科建设宏观调控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
学校将不断完善学科建设责任考核机制,通过规划、设岗、拨款、评估、监督等措施对学科建设进行宏观调控;建立学科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科评估制度;实行以评估结果分层次、以建设绩效扬优扶强、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;设立“学科建设工作突出贡献奖”,对获批的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实行建设经费的完全配套制;对首批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,予以奖励。
六、具体措施
(一)加强科研平台建设,培育和建设学术团队。科研平台建设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,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与学科内涵建设的关键。学校将持续改善科研条件,夯实学科基础,以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为依托,打造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,适应科学技术大分化大综合的新形势,转变传统分散的科研方式,推进团队攻关成为主导的科研模式。
(二)加快推进产学研用结合,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通过政策引导、典型示范、学校推动,鼓励教师更新科研理念,改变传统科研方式,着重以问题和社会需求为导向,走出校门到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明确课题研究方向,全方位、多渠道、多模式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,使我校科研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大幅提升,产学研用结合取得显著成效。
(三)加大科研项目申报力度,不断提高高端科研项目立项率。创新科研项目申报的组织方式,大力加强二级单位项目申报组织工作,不断扩大项目申报基数,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和水平;加强培训指导,提高项目申报和研究能力;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,提高课题研究质量,课题按时结项和合格率达到90%以上。
(四)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,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环境。平均每年举办全校性学术报告不低于60场次,请校外名家来学校做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每年不低于30人次,活跃学校学术气氛,创新学术活动方式。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,不断拓展合作领域,丰富合作内容,创新合作机制。
(五)适应学科建设的需要,在人才引进培养、管理机制、科研体制方面不断改革创新。第一,为保证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,学校将集中资源,统筹部署,合理规划,结合不同类别学科建设的需要及队伍现状,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、引进规划,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引进与使用,进一步优化学科师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。第二,推动学校内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,进一步明确不同学科和不同院部的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定位,分类管理。不断完善校院两级学科建设运行管理机制,保障学科建设顺利推进,扩大二级单位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管理自主权。第三,建立和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,创新学科组织结构和科研组织模式,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、融合和汇聚的科研体制。


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